据统计,中国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为10%左右,每年因尿毒症死亡者约为45万。肾病一直都是治疗难点,包括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慢性肾炎是长期病,一般分两类,一类是原发性的,目前导致慢性过程的机理还不清楚,我们认为可能与机体存在某些免疫功能缺陷有关;一类是继发性的,也就是继发于其他毛病之后,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痛风。
肾病的致病因素
张德蕴教授解释,得肾病原因有很多,主要是这两个,第一,是我们先天身体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有些患者原先有肾虚等症状的,这是中医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病邪侵入进去多数是因为身体本身有不足造成;第二是因为外邪侵袭,本身有不足,那么外邪侵入之后就更容易得病了。还有就是劳累过度,饮食不当,过分食用油腻的荤菜,海鲜,造成类似痛风这类病。另外平时服用西药的话也会产生毒性,这就会损害到肾脏。
中西结合治疗肾脏病
慢性肾病治疗起来比较长,一般来讲没有什么特效药,西医主要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方法治疗,对严重的肾病是比较有疗效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适合,有的用了之后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反而产生副作用。从中医的角度看来,激素是助阳的药,长期使用会打破体内阴阳平衡,阳气太盛,导致肥胖、长胡须等副作用,而一旦剂量减少,又会导致尿蛋白指标上升。所以即便要用也一定要遵照医生的嘱咐,按规划使用。叶景华教授主张,肾脏病应配合中药治疗,在中医理论中,肾病与身体禀赋有关,中医治肾强调从整体进行调整,但要慎用温补,即使到了肾衰之际,也应当考虑“久病必淤”,注重活血化淤。
防治肾病,多注意细节
张教授提醒,平时要多注意自己的肾是否正常,一般来讲从这几个方面来观察。一个是尿量,如果平时发现起夜的次数特别多,一般是1次,超过2次就算多了。除了次数还要看小便的颜色和有无泡沫,一般得肾病的人的颜色比较深,泡沫不易消失。还有就是有水肿,比如早上起来眼皮有点肿,脚肿等,那么就要注意了,如果长期观察后有以上这些情况,建议应当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尿常规,做做B超。
此外,肾病和心血管疾病有一定关系,得了肾病的人要注意自己的心脏,血压是不是健康,肾脏病严重的时候是会影响到心脏问题。从中医角度来讲,治疗过程中更注重食疗,首先肾脏病人要饮食清淡,荤菜要少吃,果蔬要多吃,特别要多吃一些一年四季中应季的对肾脏有利的蔬菜可以多吃,比如春天多吃荠菜、马兰头、枸杞藤,这些都是有清热止血的作用。夏天的以瓜类为主,冬瓜、丝瓜,这些东西都有清火利水的作用。秋天的话多吃藕、百合、山药,像百合不仅清肺润肺之效,还能降尿酸;藕既能清热还能止血;山药是健脾补肾的。冬天多吃荸荠、慈姑,荸荠能化痰清热散结,慈姑能降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