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

当前位置:首页 > 疾病分类 > 疼痛科

中医药治疗牙痛、舌痛案例一则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25  浏览次数:

中医药治疗牙痛、舌痛案例一则
www.bytzyg.com
案例

秦某,女,38岁。2013年4月12初诊。

     牙痛、舌痛半月余天,口服牙痛安、头孢及中草药及“齿痛消炎颗粒”等中成药,疼痛不减,近一周反加重,来诊:口干、口渴、纳差、大便偏干。舌质暗红,薄黄苔,脉细弦数。

患者牙痛10余天,以常法进服清泻阳明之药不效。口干,入夜尤甚,舌苔少,脉细弦数。前医以常法清泻阳明而未见寸功,苦寒不效而反增咳嗽,说明并非单纯阳明实热。舌苔少,脉细,说明存在阴不足。辨证属阳明阴虚为本,阴不足者,阳必上亢而内燔。患者牙痛为标,阴虚火炎为本。

舌质暗红,持续性牙痛、舌痛,由此疼痛推测或有瘀滞不通。处以增液汤加沙参以救阳明欲竭之液,用牵正散来除络脉瘀阻之风痰。病在口齿,加一味桔梗而载药上行,且桔梗兼有宣肺、祛痰、止咳的作用。当归养肝血而息肝风;全蝎“色青善走,独入肝经,风气生于肝,为搜风之主药”。当归与全蝎相配合用,有平肝风、养肝血之妙。

证属肺胃阴伤、风痰阻络。治以养阴祛风、化痰通络为法。方用增液汤合牵正散加减。

处方:生地12g,玄参12g,麦冬12g,沙参12g,僵蚕12g,全蝎6g,白附子9g,桔梗12g,当归9g,生甘草6g。4剂,水煎服。上方服4剂,牙痛、舌痛俱失,咳嗽缓解,继用增液汤加减治疗而愈。

体会

本案患者为七旬老人,持续牙痛、舌痛10余天,前医见其痛即泻其火,清热泻火之药频进而效无一二,牙痛不止却反增咳嗽。一诊愈病,服药4剂,疗效显著。

牵正散出自《杨氏家藏方》,原文“治口眼歪斜,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去毒,各等分,并生用)。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原书将此方列于“中风方四十一道”之下,治中风口眼歪斜。对于该方的理解,吴昆认为“斯三物者,疗内生之风,治虚热之痰”。而内风、虚痰,皆非秦艽、防风、细辛、半夏之属所能疗。故此三味用其热以攻热,用其毒以攻毒,符“同气相求”、“衰之以属”之意。费伯雄论此方病机为“太阳、阳明两经之风痰蕴热所致”。

验之于本案,此肺胃阴伤,阴虚而生内风。虚风生痰,阻滞经络。舍此方则病难速愈。老师从舌质暗红着眼,在阴虚火炎的基础上如果伴有气、血、津液的瘀滞不通,那么常规方法很难奏效。牵正散乃为风痰瘀阻络脉所致的疼痛而设。而在临床上,气滞、痰凝、血瘀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三者常相互影响而相并出现,只是所占比例不同。

增液汤出自《温病条辨》,吴鞠通谓:“此方所以代吴又可承气养荣汤法也,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余治体虚之温病,与前医误伤津液,不大便,半虚半实之证,专以此法救之,无不应手而效。”后世医家将本方作为“增水行舟”的代表方剂。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说:“其津枯者,非甘寒养阴、增水行舟之法,何以使肠中坚结之浊,顺流而下,此方妙在寓泻于补。”这可以看做是前人医家用增液汤之常法。

老师在《临证传心与诊余静思》一书中谈及对增液汤变法的思考,源于家乡一位中焦虚寒患者,过服温补阳明之剂伤及阳明之阴而致阴虚火炎之牙痛。因当时老师不在家乡,遂就诊于当地一老医,处以增液汤加知母,三剂而牙痛如失。此方用于阴虚火炎之牙痛,可属增液汤之变法。

但是增液汤不仅仅用于阴虚火炎之牙痛,老师在书中还提到另一则医案,案中患者头顶闷痛如压10余年,辨证属阳气不足、风寒湿痹,处以羌活胜湿汤效佳,患者后又自行配服10剂,服后渐至脘腹胀满不适,以为受寒引起,自己又冲服干姜一匙,服后竟至腹胀满难忍,后就诊于老师。辨证属燥热伤阴所致,以养阴清热为主,佐以通降腑气。处方为增液汤加知母、炒槟榔。三剂腹胀满尽除。

看来,胃阴亏虚可以引起牙痛,同样也可以引起腹胀。后来读及老师批注的《增评柳选四家医案·评注静香楼医案》上卷中的第4案,原案云:“阴不足者,阳必上亢而内燔。欲阳之降,必滋其阴,徒恃清凉无益也。生地、知母、甘草、黑栀、麦冬、玄参、丹皮。”

老师在旁批注:“此方用于服热药而火炎者,佳!非三黄、石膏能为功,亦非银、翘、菊、薄所能及。”此书中第8案云:“……阴气益伤,致有心烦、体痛、头疼等证。是当滋养心肝血液,以制浮动之阳也。生地、玄参、麦冬、石斛、丹皮、知母、茯苓、甘草。”可见,阳明阴虚一途,可致便秘、牙痛、腹胀、心烦、体痛、头疼等症,应该也可归入东垣所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范畴。

 

上一篇:

疼痛痹症的穴位轻刺激效果也很好

下一篇:

没有了!

名医介绍

更多>>

张振芳 主任中医师 “中国特技名医”荣誉称号

张振芳主任中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深造于上海中医药大学,擅长于用中医药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在中医药治疗糖...

张德蕴 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张德蕴,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人文医学荣誉奖获得者,河北省首届百名“白求恩式的好医生&rdq...

张德英 教授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近40年,全国推拿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推拿疗法杂志》专家编委。曾先...

冯金竹 中医内、妇科专家

冯金竹中医内科妇科专家从事临床内、妇科50多年,擅长治疗:妇科: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卵巢早衰、多囊卵巢、卵巢...

张再康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后 硕士生导师

张再康主任医师教授双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第三批国家级名老中医继承人,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人...

白玉明 脾胃病专家

白玉明脾胃病专家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在临床从事中医诊疗工作近30年,治愈患者无数,屡起沉疴,积累了丰富经验,擅长平脉辨证...

牛广斌 暂不出诊

牛广斌,主任中医师医学博士先后就学于河北中医学院、河南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批省优秀中医人才,国...

于文涛 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于文涛,1995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并兼任中华...

王四平 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王四平,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

侯志会 疼痛专家

侯志会疼痛病专家中医世家,从事临床二十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秉承家学,潜心钻研攻克医学顽症“不死的...

张智慧 男科专家

张智慧男科疾病妇科疾病男女不孕不育症...

曹丽静 临床医学博士

曹丽静临床医学博士教授河北中医学院(原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国家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于著名的内...

刘喆智 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系

刘喆智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系,擅长推拿、针灸、刮痧、拔罐等中医外治法。运用推拿与针刺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颈肩腰腿各部病症...

魏丽新 中医临床 副主任医师

魏丽新中医临床副主任医师国家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多年,理论扎实,经验丰...

马惠荣 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马惠荣,女,博士后(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河北省中医诊断学会理事...

冯瑞雪

冯瑞雪,女,学士学位。一九九一年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中医系,曾师从李士懋、田淑霄、刘保和等名师学习,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

刘保和 教授 主任医师

刘保和...

李军辉 主治医师 眼科专家

李军辉主治医师眼科专家,毕业于河北中医学院中医系,从事眼科临近20年,河北省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著名...

花金芳 副主任医师 河北中医学院教授

花金芳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副主任医师1968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1978年考取中国中医药科学院第一届中医硕士研究生,师从...

游龙 主任医师

河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专家游龙主任医师出诊百医堂,游龙行医近40年,专业特长:中西医诊治糖尿病及肾、眼、神经、心脑血管、胃...

班光国医学博士

班光国博士河北省中医药学会青年中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擅长特色病症:内科病—感冒、咳嗽、哮喘、各种过敏性...

卢月英 暂不出诊

卢月英教授主任医师70年代毕业于河北医学院中医系,自受道以来已从事临床工作台40余年,始终潜心于中医理论及临床的研究,治...

专家答疑

更多>>
2015 © 版权所有:石家庄百医堂中医馆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新石中路166号
电话:0311-68070116、68078318
访问量: